姜华亭,是原18军老部队155团的炮兵主任兼炮兵营长,于1958年叛逃,给当时解放军的平叛战斗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,这个人在军事上是很有两下子的,作为驻藏部队的中级指挥员,对我军的情况非常熟悉天臣配资,因此危害最大。
姜抗战期间从山东入伍,实战经验丰富,解放后又进入东北炮校学习,对步炮兵的技战术都熟悉,一旦和适应高原气候和地形的叛匪骑兵搅在一起,说他成了精都不为过。
姜华亭第一次作恶是在尼木,当时部队一个医疗队16辆军车,正从拉萨去日喀则,给当地驻军检查身体,同时为藏族群众治病送药。姜华亭指挥上千四水六岗卫教军,在一处长下坡的公路边设伏,将医疗队20多人包括数位女军医全部杀害。只有他知道,解放军军车一般在夜间
行车
。
此后,此人把解放军的拿手战术全用上了,敢于以劣势兵力打反伏击,敢于在贡嘎组织围点打援,先打近援,然后看着表,估计拉萨的援军快到了,才不慌不忙撤走;随后又突袭扎木,两围泽当,叛匪在他的调教下,连坑道爆破都用上了。他在叛匪里还有个绰号叫炮手,因为美国CIA空投下来的迫击炮,无后坐力炮,只有他真正会用。
展开剩余77%据他自己讲,解放军曾出4万大洋要他的人头,是否吹牛且不说,这个悬赏大洋是有真实背景的。评论说文章胡写的,是对解放西藏的历史一无所知。解放军进藏后,西藏仍然使用大洋,直到1959年平叛和民改后才废除。18军进藏时,银元是分给战士们背进西藏的,随军进藏的西藏分行行长就是张国华军长的爱人樊近真,到了拉萨,除了被激流冲走的那些战士身上背的,银元交上来一块不少。民改前在西藏不使用人民币天臣配资,是写在18军的进军守则里的。
姜华亭给叛匪的谋划,要点就是在战略上要打游击战,一旦被追兵跟上,必须大范围在西藏兜圈子,否则根本别想摆脱解放军,他深知解放军的战斗作风,提醒叛匪首领恩珠仓,可不敢对此掉以轻心。这一招很管用,叛匪跑进藏北无人区,再窜到藏东绕回了山南,躲开了解放军的聚歼。
对于驻藏部队的特点,姜华亭曾说过,西藏就几条公路,解放军没骑兵,下了公路就是卫教军的天下。谭冠三张国华就那点兵,放心,只要不是大打,内地部队不会来。
姜华亭说的正是解放军的困境所在,没有骑兵和兵力不足,根本原因是西藏缺粮,人都吃不饱,更养不起大规模的骑兵。他说的大打就是发动全面叛乱,当时为了稳定西藏高层,争取社会稳定,中央做出了六年不改的承诺,驻藏兵力不仅不能增加,而且还缩减了一部分。全面叛乱爆发后,54军两个师和兰州军区的11师才开进西藏。
姜华亭
叛匪最后从山南跑出去一大部分,也是姜华亭的作用,他知道解放军只要集中了兵力,一出手就是歼灭战。为此提醒恩珠仓,一定要防身后,千万要防身后。解放军主力进入山南,之所以对卫教军主力合围未果,除了高海拔环境对部队运动的阻碍,就在于叛匪有了准备,在要点上部署了兵力。而解放军只有靠穿插迂回,才能打歼灭战。
如此叛徒,就没有抓住或者击毙的机会吗?只能说,这家伙命大。
姜华亭自己回忆,他有多次差点丢命,第一次是在波密,一次上山打猎时,忽然一枝箭射在他身边的大树上,是门巴族山民射出来的,有警告他们不要再深入的意思。这时姜华亭还未出逃,门巴猎人也不了解这支陌生的军队,姜华亭惊出一身冷汗。
叛逃那天,姜华亭借部队演习的机会,牵马一匹,带上一支手枪,一支53式冲锋枪(即仿苏制PPS43的54式冲锋枪,当时部队都称为53式),脱离营区不久,听见后边有吉普车追来了,他赶紧下马躲进树林。前来追他的几个解放军下了车,搜索过来了,姜华亭已经绝望,只要暴露后一响枪,他没个跑。侥幸的是。几个解放军没再往眼前走,返回去上了车,向前开走了。
155团老兵回忆,团里派出追击姜华亭的几个侦察员,在羊卓雍措湖边和大队叛匪遭遇,里面就有姜华亭,通过电台请示上级,因双方实力太悬殊,上级指示侦察兵撤回。
卫教军被解放军击溃后,姜华亭跑回山南,叛军的另一个首领要杀他,被另一个叛军副司令劝住,才保住一条命。
姜华亭和叛匪逃出境外后,有一天,听别人说有两个人来找他,身上带着驳壳枪,他立即判断是要他命来的。当时已是六十年代初,解放军早已不装备这种手枪,不过要化装到印占区惩奸,大威力的驳壳枪最合适。
姜华亭就这样屡屡死里逃生,上世纪八十年代病死于印度。
要说的是,人一旦当了叛徒,马上人性全无。姜华亭指挥卫教军袭击解放军医疗队天臣配资,基本没有战斗力的军医被叛匪乱枪屠杀,伤员被挨个补刀,手段极为残忍。对有红十字标志的车队下这样的死手,实属丧心病狂,这些军医还是给藏民治病送药去的。叛匪来自农奴制封建社会,不具备现代军事伦理,指挥者姜华亭可不是。后来叛匪又袭击了解放军一个排,把排长围在了山上,姜华亭喊话让这个排长投降,排长不说话,以开枪作答,姜华亭毫不犹豫,连开两枪打死了曾经的同团战友。
发布于:天津市瑞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